大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提供商

媒体报道 当前位置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IT168:虚拟化消费还需务实

发布日期:2011-08-19

    虚拟化是一个广义的术语,在计算机领域虚拟化概念的提出也有几十年了,从CPU的虚拟化到操作系统的虚拟化,再到存储虚拟化,其本质是指数据和管理在虚拟的基础上而不是实际的硬件基础上运行。对于用户而言,虚拟化隐藏了后端复杂的网络环境,添加并整合了一些新的管理功能,可扩大硬件的容量,简化软件的重新配置过程,因而在厂商的宣传中成为极具诱惑力的词汇。然而存储虚拟化在用户层的认知和使用情况究竟如何呢?

    根据今年7月份花旗集团对企业IT运营经理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55%的大型企业在评测或测试存储虚拟化产品,而不到三分之一的中小型企业在评测这项技术。尽管这次调研的对象只有50位IT经理,但更多的调研资料也都表明中国的CIO们普遍对存储虚拟化还报有关注和迟疑的双重矛盾态度。面对用户在存储虚拟化应用方面的裹足不前,IT168记者特采访了中科院存储技术专家许鲁研究员,以解答用户在虚拟化消费方面的疑问和顾虑。

    存储虚拟化就在我们身边

    IT168记者:很多权威调研机构和厂商都反馈用户对虚拟化认知不足是虚拟化普及的瓶颈,请问如何能帮助用户更好的理解虚拟化?

    许鲁:任何技术在从兴起走向普及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从不被知道到被知道,从不被了解到被了解的过程。在对存储虚拟化缺乏了解的时候,用户普遍认为虚拟化应该是一个虚幻和复杂的概念,在实际消费时可能会存在“是否会增加管理的复杂性?”“是否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是否是一个可靠的技术适用于我的关键业务”等问题。实际上这部分用户需要知道的是:存储虚拟化并不是一个新兴的技术,而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它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切切实实在发挥着作用。

    存储系统里面包括一些最基础的技术,例如RAID阵列、NAS统一网关等等功能,虽然今天我们并不称其为虚拟化技术,但从具体实现效果来看,就是虚拟化应用的一种具体表现。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是近年来厂商给这个概念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扩大了他的外延并开始热炒,留给用户的印象是:虚拟化是一个新兴的技术。而实际上,虚拟化存在已久,用户只要使用存储系统,使用磁盘,就已经在应用虚拟化技术了。

    虚拟化的目的在于资源整合

    IT168记者:存储虚拟化对于用户的系统究竟能够带来什么样的作用和意义?

    许鲁:从存储虚拟化自身涵义和所有的实现技术来看,基本上所有的存储虚拟化都是把用户系统中各种各样的磁盘或者存储介质有效整合到一起,以简单易用的方式提供给用户。

    以中国目前的现状来说,磁盘空间的利用率还非常低。以平均数据来记,通常包括了用户的业务数据,以及用于快照、克隆等复制数据的空间后,磁盘空间的利用率大约在20%-40%之间,剩下的60%的磁盘空间长时间被完全闲置。如何提高存储空间利用率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企业存储应用的一个很大问题,而虚拟化则能够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虚拟化应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存储空间的利用效率。即能不能简单易用的把用户现在急需掌握和应用的数据部署到最好的存储介质上,如何有效的调用这些数据在资源上的合理的分布,让磁盘效率充分发挥出来。HSM分层存储可以让我们存储资源得到更大的效率发挥,这和存储空间利用率一定程度上是关联的,但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提高磁盘空间利用率。

    此外,简单易用也是资源整合的一个方面,比如NAS统一化资源管理就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NAS有效整合现在在很多行业里发生着,国内信息化程度更高的一些行业对这个问题体会更为深刻。

    虚拟化不是一项技术

    IT168记者:用户应该如何理解虚拟化这一概念呢?

    许鲁:首先虚拟化不是一项技术。作为一项技术,虚拟化给用户的感觉是要么离我们很远,要么离我们很近;要么是完全成熟,要么是还无法接受。实际上虚拟化包括了很多技术,有些是已经发生,有些正在发生,有些会在将来得到进一步发展。

    例如,虚拟化可以分为文件级虚拟化和设备级虚拟化,而设备虚拟化还可以分为带内虚拟化(in-band)和带外虚拟化(out-band)。有些虚拟化是在一个设备内纵向的把不同的存储介质整合到一起,提供一个虚拟的空间。还有一些是横向的在多个设备之间做虚拟化,为用户提供整合的综合利用的存储空间。

    要实现这个目的,都需要涵盖各式各样的技术,而并不仅仅是把一项或者几项技术简单的组合在一起。例如我们一直在讨论的HSM分层存储,还有最近较为热门的WFS(广域文件系统),甚至SAN(存储区域网络)本身就包含了很多虚拟化的应用。而我们熟悉的很多厂商,包括Falconstor、StorageAge、EMC,以及国有自主研发机构──中科院计算所都在虚拟化的挖掘和具体实现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从封闭到开放是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IT168记者:虚拟化能带来很多资源整合的效果,那么虚拟化是否如很多厂商所宣传的那样,能够解除存储应用过程中的厂商绑定的问题呢?

    许鲁:基本上我不认为存储行业由来已久的互操作性问题能够通过简单的立竿见影的虚拟化应用来解决。

    我们知道存储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在发展,实际上从90年代末期才刚刚开始。那时候才逐渐将存储和计算真正剥离开来,存储走到了前台。而原来存储一直都是附庸,和主机一起绑定销售和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兼容性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例如用户购买了IBM的服务器就绑定购买了IBM存储,因此完全不用去考虑如何用IBM的存储系统去兼容HP的主机的问题。

    今天我们刚刚脱离开这种绑定,存储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开始蓬勃发展。一方面需要飞速发展,另外一个方面,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的更新和否定自己。这种情况下导致了我们一个厂商内部的产品也不一定能完全兼容,更不要说各厂商之间的产品。

    与之对比的是PC行业,PC的兼容性是非常好的。它的任何一个部件和另外一台机器只要插在一起就可以工作。现在我们习惯成自然了,但从一个大的产业看,这么好的协调性和兼容性是难以想象的,这种协调性和兼容性也是这个行业长时间发展的结果。

   存储的情况相对而言就差很多。我不觉得一些虚拟化的技术真的可以解除厂商绑定,实际的情况更有可能是产品绑定。本身虚拟化的技术也在不断的上升,虚拟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对以前的虚拟化技术和产品也采取了一种更新和否定,因此当用户使用某种虚拟化的产品时,也很有可能被虚拟化产品本身绑定。

    这种局限性并非虚拟化产品或者技术本身带来的,而是存储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

    标准化是推动力也是束缚

    IT168记者:对用户应用而言,虚拟化本身也有一定的封闭性和不完善,那么是否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来解决虚拟化广泛应用的问题?

    许鲁:现在的确有些人在推文件系统的一些标准,但并不只限制在虚拟化上面,实际上包括了文件系统领域的所有应用。其他的标准也是如此,我们在各个方面可能已经推出或者正在制定相关的标准,但这些标准都是针对某一具体的问题和应用,跨领域的情况非常广泛。

    实际上在存储虚拟化的推动和普及过程中,标准的作用还需要冷静看待。我们可以把一些东西理解成为标准,但更换一个角度即是束缚。在一定的时间点上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PCI标准就曾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虚拟化本身并不是一种技术,本身涵盖的技术种类非常广泛,因而很难有厂商,或者组织、机构专门针对虚拟化而制定标准,这方面更需要厂商的自我规范。

    存储是一个古老同时也是年轻的领域,发展至今也有一些所谓的标准,问题是支持的厂商并不多,每家厂商都在内涵上做了很大的延伸。国外最近比较大的变化或者趋势是SMIS标准的推广。SMIS是SNIA作为主要力量在推动的标准。现在很多厂商的产品,包括国内的自主研发厂商的产品,如中科院计算所研发的蓝鲸网络存储设备都已经开始支持这个标准。SMIS把计算机系统和存储系统整体做了较为完善的规范,即把每一个存储的单元作为一个对象的方式进行管理,使整体系统有更好的管理独立性,更强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及更好的可扩展性,应该说是可见的虚拟化相关的标准之一。

    倡导理智的虚拟化消费

    IT168记者:在进行虚拟化推广过程中,降低成本往往是厂商的推广口号,而成本同时也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实际上虚拟化在成本节约上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许鲁:首先要强调的是:虚拟化一定有费用。尤其虚拟化以及最新的一些技术,一般都在较为年轻的产品中出现,产品价格相对而言必然较高。

    第二:虚拟化并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企业,或者说并不一定在所有企业都能有突出可见的效果。虚拟化更加适合一些大型的复杂的存储环境,而对于某些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为初级的企业,虚拟化可能会增加管理的复杂程度和维护的人员成本。对于这些企业,我们并不建议使用虚拟化,实际上有很多并非当前先进的技术就可以让一个初级的存储系统运行的更有效率。

    企业CIO作为采购决策者需要的是追求合理的消费来换取公司稳定的长期运营,而并非去追求时髦和高端的技术。而虚拟化在较为复杂一些的情况下,给系统带来的效果并非那么直观,也不容易解释虚拟化与稳定性及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未来升级和扩容的兼容性也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因此实际在技术消费过程中更需要一种冷静的心态。

    用户应该关注的是:目前的系统存在问题吗?虚拟化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吗?我们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究竟有多少?以上几个问题清晰之后,虚拟化的应用才能有效并且经济。

    实际上我们已经有很多大型的用户系统在进行虚拟化应用,这些用户对资源空间利用率和停机时间都有非常苛刻的要求。但是如果谈到虚拟化的成本,显然采购成本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后续虚拟化所带来的利用率的提升、管理成本的降低、可靠性的提升等等诸多的好处都是虚拟化降低整体运营成本的具体方面。当然前提是用户的信息化应用到达一定的规模。

    需求是衡量虚拟化应用的唯一指标

    IT168记者:如何去衡量虚拟化应用的效果?

    许鲁:衡量虚拟化最终应用效果的唯一指标是用户的需求。如果不能解决问题,虚拟化没必要存在,正是因为多样性的需求的存在,导致了多样性的虚拟化产品。

    虚拟化有很多方面,例如一些大规模数据中心,所强调的是如何通过虚拟化工作让系统数据易于访问和共享而同时让系统效率更高,另外一些应用,可能并不强调系统工作效率本身,更强调的是资源的共享和一致的入口。虚拟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完全因人而易,因需求而异。

    虚拟化也并不是解决用户需求的唯一法门。用户的需求很可能需要多方面的技术来整合实现,包括多项虚拟化技术或者多项非虚拟化的技术。就这个情况而言,很难单纯的衡量孤立的虚拟化的应用效果,我们衡量的是整体系统的应用效率、空间利用率和简单易用性。

    虚拟化消费还需兼容未来

    IT168记者:用户对于虚拟化还有一个普遍的顾虑,认为虚拟化技术发展还不成熟,对这个问题您怎样看待?

    许鲁:这个问题很难一概而论。我们已经谈到了虚拟化真正意义上并不是一项孤立的技术,而是很多技术的有机结合,因此很难说虚拟化是否成熟。

    很多的虚拟化技术是用户完全可以放心的,例如VTL、SVC等等,有些实际上昨天就已经进入到某些行业的关键性应用中。而今天,这种趋势更加明显,用户更加认可,进入关键应用的速度也更快。电信、金融、国防等领域都在应用某些虚拟化技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虚拟化已经实实在在的使用到关键应用中。

    但技术的发展本身是犬牙交错参差不齐的,某些我们今天在热炒的一些虚拟化技术,可能还需要考察一些实际的应用情况。但那只是一部分的虚拟化技术。例如FAN、WIFS等最近发展非常快,但这方面的应用还在逐渐的发展和整合的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大规模应用,未来是不是有良好的兼容性,还需要进一步考察。事实上WIFS是已经有了部分应用,甚至也进入到一些较为关键的领域,但并没有形成一种广泛的用户规模,所以是否能广泛的解决大量的类似需求的用户的问题,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看待。

    实际上在接受虚拟化应用的时候,用户还需要考虑另外一方面的问题:向后的兼容性问题。某些虚拟化技术本身是可靠和可用的,但从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说,是否具备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和兼容性则很难回答。存储本身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领域,如我们前面谈到的,虚拟化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否定自身。对于用户而言,不仅仅需要考虑通过虚拟化解决当前紧迫的存储需求,还需要考虑如何保证今天所构架的存储系统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可平滑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