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技术研究所数据存储技术研究中心

存储科普 当前位置 >> 计算所数据存储技术研究中心 >> 存储科普

中科院计算所存储器研制简史

发布日期:2011-08-17

 1 、103计算磁芯主存储器,1958-6 到1959-8 ,容量1024*32,存储周期(微秒) 32 。

103机是仿苏M-3电子计算机,是第一台没有依赖苏联帮助,独立自主研制成功的电流重合法磁芯存储器使该机运算速度从30次/秒提高到1800次~2500次/秒,又叫八一型电子计算机。调机总结由黄玉珩,刘筱秀,伍福宁执笔存储器部分。参加磁芯生产的还有,项尚坤,向可林,李文信,唐昌林,李学仁,刘之林,缪道期,郭之先,爨德玉,刘淑芳,张钰,刘建敏,魏德玉,王世学,张真,朱芝兰等七十余人。

 

2、104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 1957-10到1959-10

仿制前苏联БЭСМ(104)机,机器速度10000次/秒,是线选法磁芯存储器。1958年4月底仿制成功BT—1记忆磁芯,参加仿制的除范新弼外还有张杰,甘鸿,孔令振,柳榴英,吴世棋,曹酉申,刘筱秀。参与内存方面工作者有范新弼,黄玉珩,郑筠,曹酉申,王振玉,冼福龄,吕志文,朱锡纯,顾徳敬,时钟霏,王明扎,宋徳玉,邢月敏,张务健。103,104计算机用于原子能核武器、建筑、气象、石油、水坝等。

 

 3 、119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1959-6 到1964-4 ,主存容量16384*48,存储周期(微秒)6 。      

使用自主研制成功的含有稀土元素的中计101型外径*内径为1,5*1毫米,具有矩形磁滞回线的记忆磁芯,重合法存储器。119机是我国自创设计、制造。用于我国第一个氢弹研制的计算。首次油田动态数据的处理。119变址存储器,容量256*14,存储周期4 (微秒)。       

使用中计102型外径*内径为1,2*0,8毫米的记忆磁芯,材料配方中加入了稀土元素镧,提高了信号噪音比,生产稳定性好,合格率高。

于1959年,试制成功,使用于多种计算机中,1978年获得科学院科技成果奖。参加磁芯试制的有张杰,甘鸿,孔令振;119机浮点运算速度为50000次/秒,开创了自行设计国产化的先河。

 

4 、109乙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 1959-9 到1965-6 ,主存容量16384 *48,存储周期(微秒)4。 

是我国第一台晶体管(二代)计算机,速度90000次/秒,接近美国1959年IBM709型晶体管计算机的速度,使用中计102型记忆磁芯。主存储器部分由徐正春负责,主要研制成员有苏振泽、时万春、陈自虞。109乙计算机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5、107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1959到1960-4,容量1024*32               

使用中计101型磁芯,1953年提出串行计算机的方案,1959年修改原设计,使用了磁芯存储器,该机平均运算速度为250次/秒。1970年8月又制成两台集成电路专用计算机交给通信兵部使用。

 

6 、18010机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

1961,1到1964,5 ,为人造卫星地面控制用车载遥测数据自动记录与处理的计算机。使用中计102型磁芯。

 

7、 109丙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1964,1到1967,9,主存储器容量32768*32

使用中计102型1,2*0,8记忆磁芯。为保证大量生产,伍福宁,张杰,制做了数字自动控温装置,11个月完成250万颗记忆磁芯生产,参加生产的人员有章性成,李淑英,姚玉恩,徐月清,童慧兰,石星华,牛宝顺,刘学贤,平天民,白桂英,付秀荣,任秀荣,李文信,唐昌林,顾徳敬,郭志先,张复,王玉钤,许庆元,李忠诚,陈浩彬,李应奇,张藏国,武淑萍,姜淑菱,罗艳巧,付纯文,王连华,王素文,主存采用均分负载电流磁心开关方案,破解了研制大容量存储器的驱动难题。参加主存储器研制的有徐正春、祖启明、张廷军、尹守峻、宁玉田等。109丙机磁芯变址存储器,1964到1967 ,变址容量128*32  ,使用901型0,8*0,5含有铋元素记忆磁芯,参加磁芯研制与测试设备试制的还有菊兰凤,陈耀昶,李成章,谢德实,王世远,刘嘉英,张鸿凯,万义,李淑英,郭志先,张复,王岫玫完成部分翻转法存储器的研制与生产以及与整机联调任务。

109丙计算机变址存储器,1959 到1967,变址存储器容量128*32,存储周期 800ns。

磁膜存储器,参加磁膜研制的有陈树楷,扬乔林、宋魁元,李彰宗,刘蒂荣,孟昭丽,熊鑫恩,李龙,等60多人,1974年撤消磁膜工作。

109丙计算机半固定存储器,1964到1967,半固定存储器使用108型双轴记忆磁芯。 参加半固定存储器工作的有刘玉,王玉祥等,用于我所自行设计的管理程序。

丙机运算速度为115000次/秒,稳定可靠,性能良好,成功地使用了近二十年,为导弹、原子弹,氢弹,卫星等国家重点工程的研制,起了关键性作用,被誉为功勋机。1967,9交付二机部使用,1966年,10月复制一台命名代号015,于1968年12月交付七机部使用,为航天战略武器运载火箭发挥了重要作用。

109丙计算机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8、717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1967-4 到1968-7

第一台为晶体管计算机,1971年采用集成电路,于1973年完成车载机任务一共生产4台使用中计102型磁芯。参加人有徐正春、王振山等。

717机为通信兵部早期卫星发射、回收主控机及地面测控站使用。其中地面观测、控站存储器。由陈自虞负责。

717计算机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9、156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1965-8到1966-9主存储器容量2048*24,存储周期(微秒)4。

使用宽温中计902型0,8*0,5磁芯,具有温度补偿的电流恒流驱动,三级开关二极管引导特征的三度四线重法存储器,该机为集成电路空间计算机。156机是我国自行设计用于控制导弹弹体专用机。

 

10、111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1968-7到1971-5

使用了中计102型磁芯,该机是集成电路计算,它是我国第一批研制成的第三代计算机。

111 半固定存储器,容量 6144 使用双轴记忆磁芯。

 

11、013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1973-7到1976-11。                       

使用了中计601型宽温外径*内径为0,6*0,4毫米的记忆磁芯3000万颗,该机为大型通用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013计算机半固定存储器容量6144,使用双轴记忆磁芯。

 

12、复制109丙机即015航天部用计算机磁芯存储器:有祖启明、张廷军、范伯南、段庆智等。

 

13、757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  1975-8到1983-11

由王正所长、宁玉田、尹守峻、甘鸿总负责。                 

使用了7000万颗中计601型记忆磁芯。磁芯制造工艺,磁芯测试选择,磁芯板穿线技术,磁芯板测试技术,磁芯体组装技术在机械化自动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由张复负责磁芯自动测试机研制,张杰负责磁心新工艺流程与设备的研制及生产,李成章负责工艺制造,顾徳敬负责测试筛选,柳榴英负责质量总检,马淑珍负责磁芯穿板组体,叶勉幹,曹之江负责磁芯板测试机的研制与使用,王宗元、王世远负责测试软件。

757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使用两度半三线重合法存储器, 参加采用体结构磁芯存储器工作的有王振山、宁玉田、陈自虞。参加大板结构组成主存储器工作的有尹守峻、刘昌芝、高修忠、何家喜等。

757计算机半固定存储器由刘玉等负责。

757机是大型高性能向量机,为二机部核武器研制的计算机。1985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4、150AP计算机磁芯主存储器有张廷军等人。

 

15、JF1O/12阵列石油开发、地震数据处理机:夏培肃、刘昌芝、张廷军、孙继忠、董焕玲、袁祖德。

 

16、KJ8920石油地质勘探油田开发大型数据处理系统。

主存:何家喜、张廷君、尹守峻、高修忠等。

KJ8920计算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78年文革后,落实政策,召开全国科学大会,J-1,J-2磁芯自动选择机,CBJ-1磁芯板测试机,013,109,717计算机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中计102型磁芯,磁芯穿线模板及磁芯矩阵胶粘工艺,013机双轴磁芯半固定存储器,013高速磁膜存储器,109丙机存储器系统获科学院科技成果奖。

磁芯工艺与测试,曾于1958年6月至1962年2月划归所属工厂管理,卫振盛任车间主任,杜奎邦任秘书,1962年3月到1971年4月又划入五室,而后又划入所属工厂,甘鸿任车间负责人,主任,史济忠任支部书记。

(甘鸿 陈自虞)